历史探秘:吕布为何要认董卓为干爹

作者:runsly 2018-10-08 点击量:

  《三國演義》裏,呂布有丁原、董卓兩個義父,再加上親爹,被張飛罵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開《三國志》,并沒有呂布認丁原爲義父的記載,可知這件事完全是小說家言。認董卓倒是有一點根據,《三國志·呂布傳》記載說,董卓“以布爲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爲父子”。正史記載董、呂二人的“父子”關系,隻此一句,遠沒有演義裏那麽明确。

  《三國志》裏還記載了一些養父子關系,如劉備的養子劉封,他本來姓寇,劉備過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爲子”。(《三國志》)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東漢宦官曹騰的養子。漢順帝四年曾頒布诏書,“聽中官得以養子襲爵”。宦官收養兒子,政策上是允許的。

  但劉備與劉封、曹騰與曹嵩的養父子關系,與董卓、呂布之間的義父子關系相比,總讓人覺得不是一個概念。前者與後者的區别在于,前者以傳宗繼祀爲目的,劉備收劉封是因爲無子,認劉封是爲了繼嗣。曹嵩認了曹騰爲養父,以後還能襲爵。這種養子除了不是親生的,一切權利義務與親生的無異。而董卓與呂布的義父子關系更類似于結拜,所以呂布拜義父,連姓都不用改。這種“結拜型”的義父子關系在三國時期幾乎是孤例。

  從南北朝時期起,義父子現象開始出現。如北魏時,“隐士趙逸來至京師,汝南王拜爲義父。(《洛陽伽藍記》)”北齊時的權臣和士開,“富商大賈朝夕填門,朝士不知廉恥者多相附會,甚者爲其假子(《北齊書》)”。到了隋唐以後,可以看到大量“義父子”現象。如安祿山先是被幽州節度張守矽“養爲子”,後來還申請成爲楊貴妃的養兒。安祿山自己也熱衷于收養義子,曾經“養同羅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餘人爲假子(《安祿山事迹》)”,蔚爲壯觀。唐末五代,認“義父子”現象更是極爲盛行,當時軍閥無不收養義子。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義兒很多,甚至建立起了“義兒軍”。歐陽修在寫《新五代史》時還專門立了《義兒傳》。

  從以上事例我們隐隐約約可以看到,“義父子”現象的出現與發展莫不與北方少數民族(時稱“胡人”)有關。從史料看,早期建立義父子關系的雙方或一方必爲“胡人”。這一點不難理解,漢人從先秦起就重視宗法制度,“父父、子子”關系極爲嚴明。而北方胡人尚處于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階段,“父親”的地位不算太高。史載安祿山認楊貴妃爲母,每次觐見先拜楊貴妃後拜唐玄宗,唐玄宗怪而問之,安祿山回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後父。”(《新唐書》)既然父親不重要,因此給别人當幹兒子也就不會當回事了。再加上時處亂世,爹(兒子)多力量大,所以魏晉南北朝、唐末五代時期,我們才看到了大量胡人認義父子的現象。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回過頭看《三國志》裏記載的董卓與呂布“誓爲父子”就不會覺得奇怪了。《三國志·董卓傳》說:“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于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董卓雖是漢人,但是與羌胡關系密切,他的手下多爲西涼羌胡之兵,因此董卓是深受羌胡之風影響的。當時有人甚至直接罵他是“羌胡之種,毒害天下(《後漢書》)”。再說呂布,他是“五原郡九原人也(《三國志》)”,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頭,也是胡漢雜處之地。

  而“互爲父子”在胡人、蒙古、匈奴等北方民族中是很常見的一種效忠方式,也是一種比較松散的政治聯盟。三國同時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大雜燴的文化熔爐。許多胡人習俗傳入中原,這也就不可避免的影響了中原人物。況且呂布還曾居住在胡漢雜處之地。因此從文化角度來講這種“互爲父子”的關系,雖然超前但卻不是不可接受。

  《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说,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正史记载董、吕二人的“父子”关系,只此一句,远没有演义里那么明确。

  《三国志》里还记载了一些养父子关系,如刘备的养子刘封,他本来姓寇,刘备过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三国志》)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子。汉顺帝四年曾颁布诏书,“听中官得以养子袭爵”。宦官收养儿子,政策上是允许的。

  但刘备与刘封、曹腾与曹嵩的养父子关系,与董卓、吕布之间的义父子关系相比,总让人觉得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传宗继祀为目的,刘备收刘封是因为无子,认刘封是为了继嗣。曹嵩认了曹腾为养父,以后还能袭爵。这种养子除了不是亲生的,一切权利义务与亲生的无异。而董卓与吕布的义父子关系更类似于结拜,所以吕布拜义父,连姓都不用改。这种“结拜型”的义父子关系在三国时期几乎是孤例。

  从南北朝时期起,义父子现象开始出现。如北魏时,“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北齐时的权臣和士开,“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北齐书》)”。到了隋唐以后,可以看到大量“义父子”现象。如安禄山先是被幽州节度张守硅“养为子”,后来还申请成为杨贵妃的养儿。安禄山自己也热衷于收养义子,曾经“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假子(《安禄山事迹》)”,蔚为壮观。唐末五代,认“义父子”现象更是极为盛行,当时军阀无不收养义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义儿很多,甚至建立起了“义儿军”。欧阳修在写《新五代史》时还专门立了《义儿传》。

  从以上事例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义父子”现象的出现与发展莫不与北方少数民族(时称“胡人”)有关。从史料看,早期建立义父子关系的双方或一方必为“胡人”。这一点不难理解,汉人从先秦起就重视宗法制度,“父父、子子”关系极为严明。而北方胡人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父亲”的地位不算太高。史载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每次觐见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唐玄宗怪而问之,安禄山回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新唐书》)既然父亲不重要,因此给别人当干儿子也就不会当回事了。再加上时处乱世,爹(儿子)多力量大,所以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时期,我们才看到了大量胡人认义父子的现象。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看《三国志》里记载的董卓与吕布“誓为父子”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三国志·董卓传》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1. 原随云和枯梅大师关系原随云花满楼有何
  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3. 解析焚书坑儒烧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毁
  4. 揭秘杯酒释兵权为何会进行得那么顺利
  5.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介绍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2.大部分为网友上传如果有侵权的文章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投稿/投诉:runsly@qq.co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猜你喜欢
  • 原随云和枯梅大师关系原随云花满楼有何

    原随云和枯梅大师关系原随云花满楼有何

  •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 解析焚书坑儒烧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毁

    解析焚书坑儒烧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毁

  • 揭秘杯酒释兵权为何会进行得那么顺利

    揭秘杯酒释兵权为何会进行得那么顺利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介绍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