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黄国荣散文集《为了母亲的微笑》:独特精神向度和人性高度

作者:admin 2018-10-02 点击量:

新年伊始,收到黄国荣先生的新作散文集《为了母亲的微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版),再次惊叹并佩服先生的勤奋。

细读“沧海桑田”、“漫漫行旅”、“走东看西”、“平常生活”、“书斋杂谈”五个部分,文字亲切有味、舒徐自在,皆是作者真性情和切身生命体验的自然流露,在质朴的叙述描写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内敛的整体诗性,有的文本颂扬民族精神、有的高歌人性之美、有的实录民族苦难、有的抒发家国情怀、有的抨击社会陋俗,有的反思历史文化,有的议论时事世风,具有独特精神向度和人性高度。

入世是黄先生写作情怀的基调,我觉得他是一位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浸透着军人气质——信念坚定、激情高亢、锲而不舍、百折不挠”(陈建功《序》)。他的散文没有雷人之语、浮泛的呐喊,也不用大言壮语、无节制的恣意倾诉,更没有那种私秘陶醉与欣赏,全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植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散发着大地的气息。无论他写人记事,还是游走异域他乡,还是回首往事,还是直击时弊,我们都不难发现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愫穿透其间,那就是他把家、故乡、单位与国家利益凝成一体,把对亲人、战友与人民的感情融于一身的立场与视角。读他的文章,他那双脚踏着坚实土地的形象与气度会自然突兀在你面前。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具有审美意蕴的细节,以诗性的笔致传承着人性关怀和军旅情怀,以健康、高尚、温暖的情感打动读者引发共鸣。《我的十八岁》中,八岁时的他看到娘除夕深夜,为让全家九口人年初一都能穿上新鞋,在小阁楼的油灯下,在门外的迎新炮竹声中,打着哈欠,不停地捏自己的鼻梁做新鞋的情景潸然泪下,瞬间长大,发誓一定要为娘争气。《乡间道德》中还是孩童的他,气愤老宅屋基被两边邻居侵占,屋子窄得连床都只能竖着放,而爷爷要他记住的不是仇恨,而是“忠厚才有后”的道理。《转念之间》里,一位新兵病友知他与要塞区参谋长是战友,请他说情,愿送三千元礼让他当汽车驾驶员,他没有帮他说情,却跟他讲了一个人如何把握自己的每一个当下的人生哲理,在他的启发下,两年后他考上了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品着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却让人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

黄国荣散文独特的精神向度体现在他写情。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明中叶著名散文家归有光不仅强调作文要真,还十分看重“情”的作用。他认为圣人就是“能尽乎天下之至情者”“天下之礼,始于人情;人情之所至,皆可以为礼”。①黄国荣擅长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写出真情。他们兄妹七个,父亲在外面做生意,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娘的肩上,他一心想帮娘做点事,喂猪、放羊、割草、帮弟弟洗澡、扫地、架门板,拉着妹妹一桶一桶往水缸里抬水,四年级的他斗胆站在凳子上学擀面条,结果与妹妹抬一罐热面时,妹妹的手烫木了,一罐滚热的面连同罐一起摔碎在地上,娘一镰刀柄打得他头上鼓起馒头大一个血泡,轻轻一刮,血就会涌出。他很痛,但心里对娘却没一点怨恨,他还“故意站那里让娘骂,娘一天的烦恼没工夫也没处发泄,就这时候才有空用骂我们来宣泄。”(《手擀面》)这些细节“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自不能已已。”②

黄国荣写了与爷爷、外婆、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的亲情,写了与领导、战友、同事的友情,写了对故土的乡情,还写了对民族和国家的深情。这些情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不空洞、不做作。这些情之所以感人,在于情真;之所以真,在于它产生于爱。正如他在《跋》里所言:“人活在世上,总是要做事的,说文化一点,都会有理想和抱负;人做事总也有个由头,说文化一点可以叫做动因,动机,或者动力。我这辈子做事的由头,也就是常说的理想、抱负的动因、动机、动力,就是这本集子的书名—--为了母亲的微笑。”因为“母亲这辈子太苦太累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像蝗虫一样耗尽了她的乳汁、汗水和热血。”黄国荣所写的情发自于内心真挚的爱,这种爱是对生命意志、恒心、毅力等非理性因素的肯定,也是生命本色之美的体现。

黄国荣散文独特的精神向度还体现在他的博大情怀。无论写人的“沧海桑田”、“漫漫行旅”,还是记事的“走东看西”、“平常生活”,他笔端的原则立场、道德底线、悲怜情怀经纬分明,没有是非含糊、娱乐搞笑、怒气怨言。窃以为,那是生活历练的结果,那是涵养造就,责任心使然。俗话说:“文如其人。”品着黄国荣的文字,就能感知他的谦和、儒雅、智慧、宽厚。从黄国荣身上,我读出了担当和期许。如今,社会问题忒多,就业困难、房屋强拆、上访受阻、假货泛滥等,一些国人不是抱怨国家,就是愤世嫉俗。实际上,一个国家好比一个家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况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像黄国荣一样时时处处想到担当,想到责任,想到如何为家庭减负,家庭何愁不脱贫,国家何愁不强盛?当年年幼的黄国荣体质虚弱,家大口阔,他并没有被生存困境所吓倒,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中华民族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如今黄国荣也并没有颐享天年,工作依然服务于出版行业,创作仍旧笔耕不辍。他的《游走在华盛顿》、《鲜花与罪恶》、《罪恶的阴影》、《上海的大都市文化自觉》等篇什,无不透射出他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片忠诚与热爱。黄国荣的这种境界的确值得我们后生晚辈们学习。他在《跋》中写道:“什么理想,信仰、事业、职责,大道理用不着讲,我最原始、最真实、最实际的出发点,我就是要用自己的创造和作为,让母亲为我微笑。”诚如是,黄国荣其笔下的“母亲”是实指么?非也!美国批评家杰弗里·哈特曼就曾强调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他说:一切语言都是隐喻性的和象征性的,即必须依赖隐喻和象征来完成“意义”的传达。“诗无达诂”,按照接受美学观之,文中的“母亲”则是祖国母亲的代名词。懂事理的黄国荣先生很早就知道为家庭、国家分忧,如今的我们呢?

黄国荣散文的人性高度体现在他对生命的关爱。读他的作品,我们会沉浸在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中,在他与社会、历史、家庭、亲人的深情对话中感受到他对生命的尊重。人世间生命是第一宝贵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是对人尊重的最高境界。黄国荣散文对生命的关爱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尊重生命。“沧海桑田”中大部分文章是写他与爷爷、外婆和父母的事,他关心他们的健康,尽自己的努力让长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乡间道德》里入伍当兵时他叮嘱爷爷保重,两年就回来看他,给他带山东大苹果吃。没想到他离家一个月爷爷因肠梗阻医院不给治疗离开了人世,他在哨位上哭泣得无法执勤,无法孝敬爷爷而让他遗憾终生。再如《外婆的后院》,外婆眼看要饿死,想吃“痴虎鱼”,他给外婆钓到了;外婆喊饿,他去偷挖生产队里的胡萝卜,“抠得我手指出了血,浑身冒虚汗”,“看胡萝卜地的人一声吼,我几乎晕过去,我从没有做过贼。他要拖我上大队部,我跪着求他,说我外婆快要死了,让她吃一根胡萝卜再死吧,只要一根。”《手擀面》中写到母亲不堪生活重负,想尽一切办法把已成人形的小弟弟自己用手掐下来的情景,读来不寒而栗。四年级的他,为给母亲补身子,跟老师撒谎请假,沿河边捡废铜烂和玻璃瓶换钱,买了鱼、肉和“黄芽菜”送到床前给母亲时,母亲微笑着流下了泪。《父亲的生命力》、《我爹走了》都是写他与父亲的事,其间孝悌之情无不催人落泪。

  1. 《活着》读后感1000字
  2. 简爱读后感600字
  3.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4.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5.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2.大部分为网友上传如果有侵权的文章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投稿/投诉:runsly@qq.co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猜你喜欢
  • 《活着》读后感1000字

    《活着》读后感1000字

  • 简爱读后感600字

    简爱读后感600字

  •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