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作业】《有闲阶级论》读后感

作者: 2014-11-23 点击量:

  [] 为了业那些腐朽的想法居然可以被我重复来重复去拖满了四千字~~~~~~~~~~ 杂书已经没精力看了,也注定江郎才尽,倒腾不出新东西了,

。 从有闲阶级谈到欲望都市 :现代注定是个在金钱文化下演化的社会了。这个社会鼓励、强求实效,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利益、社会阶层间的不同诉求。本文就是想从凡勃伦笔下的上层社会出发,提供判断某种方式好坏的想法。 关键字:有闲阶级凡勃伦上流社会奢侈品 一,一本书的冲击 考虑到字数问题,我不知道我那些枯竭无力的想法能让这篇随笔拖多长,为了达到要求,起见,决定在《有闲阶级论》之前讲些我的某些想法,拔高点说就是世界观观的东西。可能有人觉得这是本不怎么样的书,但放在特定语境下我就认为它是本好书。 评判一本书好坏,个人有个人的观点,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对阅读者原有的思维方式、方式是否造成了冲击,或者说造成了多大的冲击。举个例子来说,的时候我在政治课上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当时绝对是震撼和崇敬的!这份震撼和崇敬不是来自于那位,那位可的“啊”老师每次课上总是口头禅式不停重复“啊~我们的多么的伟大!”“啊~我们的历史多么的悠久!”“啊~我们的祖国是世界第三大的国家!啊~我们的土地多么辽阔!”。当然,客观的说,在那个年代、在没有多少怀疑的初中生心中,这位老师满怀深情的感叹句确实播下了民族主义主义的种子。在我中学的几年里,反法反日的此起彼伏,总是有联合总是有游行,“愤青”也曾经是个很显牛逼的词汇。那时不知道“爱国主义是邪恶的”,不知道“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因此虽然不见得主动参与过哪次活动,但每每反x反x的运动一热起来,心中那颗爱国主义的种子就顺势滋长一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曾经很多80后去美国驻华使馆示威游行,幼小的我当时在电视机前也是热血澎湃义愤填膺。感觉那确实是场自发活动,起初不算是政府刻意发动的,只是爱国青年宣泄爱国情绪的时候政府没有制止而是作为外交筹码加以利用了。江主席对美国总统也解释这是青年的自发活动。当然这些自发活动应该是无数位“啊”老师在一个个80后心中不断耕耘数载的结果。这是后话。 凑字数扯远了,回到我初识马列主义时推崇备至的青葱年代,当时那本政治书我绝对认为是本好书。薄薄的一小册,讲述了一个从来没想过的一系列问题——原来国家是机器,原来有个东西叫生产力,原来是价值,原来还有工人阶级这么伟大,原来阶级斗争是这么个原因,原来我是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那份激动和大彻大悟的体验,那份对世界观痛痛快快地洗礼,如今真的是很难用语言描绘。现在想来,当时顶多就是接触了一种学理论,纯粹是少见多怪。凯恩斯讲过,很多政治家实业家所坚信奉行的不过是经济家的某些零碎甚至糟粕的东西。真的是这样,思想主宰世界嘛。但那是我上个QQ都觉得很洋气的年纪(03、04年啊),鉴于一本政治书的冲击力达到如此之境界,我判断这确实是本好书。不过,生物化学一过来后,大学重拾马列主义时再怎么翻也感受不到激情了,原来倒腾来倒腾去就这点,那些写的更加深入的共产主义著作还是我定义的好书吗? 二,如果不理性…… 我经济学不见得学的怎么样,但即使是我这种缺乏学术细胞的人至少也知道什么是理性人,知道我们的很多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博弈学的推演,从理性出发,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很多复杂的下,最终也有可能达到总体的均衡。这和生物学的进化很像,出发点不是什么情怀不是什么大局考虑,仅仅是个人的斤斤计较、个人的短视,但同样也有可能达到某种均衡达到进化的目的。 相信一般人都看过不少剧,当然现在不管什么剧里都会掺杂点爱情,其实翻来倒去也不过那些桥段,顶多现在流行再加入点男男恋、女女恋的元素。总是这么些东西却总是有人看,只因为现代人有被的需要吧。泰坦尼克号里JACK高尚地死了,山楂树之恋男主角也脱离了性,高尚的去了。在我看来,结果就是高尚的人的基因没了,被淘汰了!安•兰德说:“利他主义是最大的恶,在于它因为善而惩罚善。”所以,由自私的基因构成的人啊~理性点吧! 基于对个体权益的尊重、对利己主义的推崇,我大一开始看《有闲阶级论》时是觉得很不可思议的。这是一群有财富人有资源的人,结果他们考虑的尽是些铺张显摆的事,为什么他们就不能高尚点呢?让我想起了李敖的话,他发现怎么那么多“”的人都是流氓?(当然,李自己是个最彻头彻尾的流氓!)没办法,我出生成长在一个以辛勤劳动、讲求努力进取的阶级,对上层社会、特别是凡勃伦笔下的上层社会接触不够,理解不能——为什么女士要穿那么复杂的衣服!为什么身体的男士走路却总带这个手杖!为什么明明可以两个人抬的轿子要用上八个人!为什么出个门非要铺张到这种程度!这些人真是不懂经济,不懂用小投入换大收益!他们就光知道虚荣虚荣、炫耀炫耀,

《》()。特别我还看的精美插图本,一通眼缭乱之后,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精美而浮华的世界。所以,幼稚的我开始以为凡勃伦是要说:“嘿嘿,如果不理性的话……” 凡勃伦在他的书中“标榜自己与正统经济学不同之处是要和分析经济行动的非经济意义。他指出了炫耀消费行动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了有闲阶级、企业营利者和机器操作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希望出现集团来社会。”[1] “希望出现工程师集团来管理社会”,这句话让我又不得不感慨经济学家对“理性”的信仰真是根深蒂固!可见,凡勃伦并不是要为有闲阶级正名的。他出生在小农场,在鞭策下得以受到教育,教职生涯也不算成功。总之,他不能像斯宾塞那样可以继承大笔遗产然后以“社会达尔文主义”那一套为富人服务,处于底层的他自然最终还是不会赞扬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的。 凡勃伦整本书就是在讲述上层人的生活,并解释为什么要这么生活。他们以不从事生产为荣、以有闲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荣。劳动是的,上层的孩子不应该参加劳动,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消费”,就是“代理有闲”。贵妇人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打扮的繁复漂亮,打扮成不能、不屑工作的姿态,去参与一些非生产性的活动——比如戏剧、比如舞会、比如音乐、比如文学,《》之类的贵族小说不就是这么一群人吗? 三,富人的生活,让繁华来的更猛烈些吧! 最近一部日本动漫很流行,叫“黑执事”。较之于前几年火爆的“叛逆的鲁鲁修”,现在的这部不管从思想境界、剧情安排、音乐画风等方面都差了好几个档次。所以,现在感兴趣的问题反而是——为什么它会这么受欢迎?最主要的自然是迎合了暗黑的潮流,隐晦而双关的语言,别开生面的恶趣味,以及,“执事”这种英国贵族元素的注入! 这部动漫努力地在描述凡勃伦笔下炫耀性消费的那些贵族。身份世代显贵的少爷住在一个漂亮的府邸里,仆人能干而且对他唯命是从,特别是他的恶魔执事更是无所不能。生活是那么考究,每一集喝的茶吃的点心都是那么精致,府邸装饰的那么繁华,衣着也那么可爱亮丽。背景是大体上也是凡勃伦那个时代时的英国,所以在此通过《有闲阶级论》来看看富人的生活很有意思(现在讲的“富人”是凡勃伦那个时代的,并不是在影射那些不到盖茨那吃晚饭的有钱人)。 来看看这本书前面几章的——“金钱的竞赛”、“明显有闲”、“明显消费”、“金钱的生活准”、“金钱的准则”、“服装是金钱文化的一种”。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金钱!!! 凡勃伦认为,很多的消费可以说并没有多大的实用性,纯粹是为了“明显消费”。俗话也有说,时尚从来不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舒服。我们注意到,去参加晚宴或一些正式的场所,女士势必会踩着高跟鞋。它能增加女性高度,造成腿部修长的视觉错觉。这种鞋穿起来不利于行走,不方便工作,是它不产生有任何实用价值的最好证明。而按照凡勃伦的观点,越是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越表明了使用它的主人的有闲和有钱。上万的包包真的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其实就是明显消费用来显摆的。 现代的有闲阶级更倾向于“明显消费”,而不是“明显有闲”。他们要很忙,但不能忙于一般的生产。有人说“杜拉拉升职记”版像“穿普拉达的魔鬼”,尽是换衣服尽是炫富。这些新贵要忙于度假、忙于美容、忙于购物,有档次的更要去做慈善代言、去养没有用途的宠物。比如不易栽培的一株比坚强的仙人掌高贵,打理精致的小狗比用来吃的猪显地位,搞金融的要比摆弄机械的来的有文化。 东西之所以珍贵,不在于其实用性,而在于精致、稀有、限量。在于无用性,在于纯消费性。有点科普常识的人都知道燕窝、蜂皇浆、鲍鱼的营养价值真的不咋地,可就是稀缺性让它们变得珍贵。在我看来,奢侈品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使用,而在于“消费奢侈品”这个行为。纯粹是为了证明能消费而去消费,奢侈品就是作为这场的参照线。 很多人看完之后都表示这本书揭露了富人的丑陋嘴脸,特别是现代世界无处不在的金钱文化的丑陋。富人凭自己的财富而产生优越感,为了炫耀优越感而做出各种各样复杂而造作的举动。对整个社会来说这些荒谬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最终凡勃伦是在批判这些生活方式,所以他才“希望出现工程师集团来管理社会”,让一切都井然有序,不要浪费、让使用价值最大化。 坦白的讲,到最后我不是很倾向于凡勃伦。纵然撕破了小丑式沾沾自得的鬼脸,可特定下继续“庸俗、低俗、媚俗”又怎么了?凭什么说某某行为就是高尚的就是对社会有利的?人有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自然也有偷懒的权利,玩乐的权利,炫耀的权利。这本书让我更直观的认识到,道德是相对的,对于底层来说勤劳朴素是美德的,对于上层来说有闲会享乐是美德。人有追求的权利,难道幸福是不是享受、不是满足欲望吗? 有说奢侈性消费是对整个社会不利的,非理性的,被批判是一种个人短视、自私的行为,不能达到公共利益。对此,我打个大大的问号。我没有学术研究的背景,但就像之前说的,所谓从大局出发真的能有利于大局吗? “观念本书往往是既得利益的试金石,人民往往会用观念来证明社会行为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2]对有闲阶级的批判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对公平的诉求,公平得不到满足所以“很忙阶级”才会打着道德的旗号来反驳“有闲阶级”这一种生活方式。这里不想再多谈公平的实现。作为,只是想说,如果要有一个“希望”,与其“希望出现工程师集团”(这个词总让我想起专政)还不如“希望”达到“欲望都市”里全民想奢靡就奢靡的境界。 来源 [1]百度百科“有闲阶级论”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906.htm [2]《“适者生存”与“有闲阶级”——面对财富与贫困的思考》何清涟
  〔【混作业】《有闲阶级论》读后感〕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1. 《活着》读后感1000字
  2. 简爱读后感600字
  3.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4.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5.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2.大部分为网友上传如果有侵权的文章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投稿/投诉:runsly@qq.co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猜你喜欢
  • 《活着》读后感1000字

    《活着》读后感1000字

  • 简爱读后感600字

    简爱读后感600字

  •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